-
1985年一纸批文,广元县三个字被划掉,换上“市中区”牌子,动作干净利落。
县里干部连夜把公章磨平重刻,公章从木头换成铜,字从“广元县人民政府”缩成“广元市市中区人民政府”,笔画少了,权力却大了。
老县城的十字街口挂起新牌子,红绸一揭,围观的人鼓掌,掌心里攥着的还是老县城的粮票。
改市不是换名字,是把财政、规划、人事一把抓,原来归省里批的基建项目,现在市里自己盖章就能开工,批地速度从半年缩到二十天。
干部想的是:地盘不变,级别抬高,预算翻倍,招商引资的横幅立刻换成“欢迎来广元市”。
老百姓看到的是:孩子考学填志愿,地址栏从“四川省广元县”变成“四川省广元市”,分数线跟着市走,录取名额多了一条缝。
老商户把招牌上的“县”抠掉,用红漆补个“市”,油漆未干就有人进来问价。
三十多年过去,老街坊聊天仍说“去县里”,年轻人纠正“是市中区”,话一出口,两代人各自沉默。
改名字容易,改心里的地图难。
你觉得,当年那一步,到底是升了格,还是换了壳?举报
